CH
|
EN
北京大学
校园网
联系我们
首页
系史
历史阶段
丨
学人传略
丨
系史编年
丨
组织机构
党委
丨
行政
丨
研究机构
丨
挂靠机构
丨
委员会
丨
全国MSW教指委
丨
师资
全职教师
丨
荣休教师
丨
博士后
丨
招生教学
本科生
丨
硕士生
丨
博士生
丨
毕业去向
丨
继续教育
非学历培训
丨
访问与进修
丨
学历学位教育
丨
党建
党建活动
丨
党务工作
丨
规章制度
丨
学生事务
通知公告
丨
新闻动态
丨
《五音》
丨
办事指南
丨
系友会
系友活动
丨
系友风采
丨
系友光影
丨
系友联络
丨
校友会
丨
北大社会学刊
发刊词
丨
北大社会学刊
丨
先声
丨
砥行
丨
明理
丨
掌故
丨
系庆
丨
新书
丨
纪要
丨
首页
>
招生教学
>
本科生
>
科研与导师
招生教学
本科生
学籍与课程
科研与导师
社会调查实践
北京大学本科生优秀调查报告名录(2014至今)
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社会调查实践课程管理规定(试行)
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社会调查实践课程管理规定(2021年修订)
第一期|从四环城中村到二环经租房 (王子豪 赵珮昕)
第二期 | 从“意料之外” 到“情理之中:在华北陶瓷城的田野工作(薛雯静 许天怡 苏琪红)
第三期|不能见“木” 焉能见“林”:议彩礼情境中的村庄道德与社会底蕴(王思凝 贾宇婧)
第四期|边疆、影像与民族主义:泰北克伦人村落的影像实践与自我反思(玄子奇)
第五期|安居与乐业:城市变迁中的居民行动与基层治理(钱弘慧 袁艺丹)
第六期|宁人以“理”:农村抗争行动的逻辑及其消解(王恒 林上)
第七期 | 被动城市化与新市民社会阶层的重构(胡雨蝶 谭心怡 张蓁宜)
第八期 | 何以为家:新生代农村青年进城买房的家庭化策略(林子涵 朱磊 李思妍)
第九期 | 分流与排斥:“拼贴画式”教育分层的微观生成(古宇昕、文雯、周艳亦杰、张蓁宜)
第十期 | 学作画 学做画家:一幅艺术社会学的田野景观(田嘉毅)
第十一期 | “流量争夺战”:算法控制下网络带货主播的劳动过程(沈安然)
第十二期|纪念一段棘手的过去:在疆“上海青年”的身份之争与记忆之场(徐毅萌)
第十三期 | 城市新劳动研究及其方法(汪建华 张杨波)
第十四期 | 新瓶装“旧酒”:戒毒所中的微观制度实践(苏方、申彤、单惟童)
第十五期 | 民营企业家行为研究:一个晃晃荡荡的研究之旅(丁冠兰、张正涛、李雪源)
第十六期 |“氛围”的凝聚与濡染:垃圾分类背后(肖志文、张若欣、许馨心)
第十七期| 疾病污名与母职重构:患病孩子母亲养育历程的经验研究(戴嘉雯、陈一宁)
第十八期|“越轨”在衡中:总体性机构中的生活逻辑(龙嘉毅、刘儒骁、潘文欣)
第十九期|齐家之礼:祠堂仪式中的宗族建构(龙嘉毅、伍宇晟)
第二十期 | 从木石砖瓦到钢铁水泥:项目制中多主体互动的双逻辑路径(丁雨辰 黄昕昕 孟祥婕)
第二十二期 | 从“龙须沟”到“理想国” ——五号楼车委会的停车自治实践(张琪钰、张释之)
第二十四期 | 行止有据:乡村民办幼儿园的时势适应与优势培塑(陈雨涵、程思璇、苟钟月)
第二十五期 | “做家长”——医疗慈善项目中陪护母亲的角色适应(黄怀璞、范欣乐、金姝含)
第二十六期 | 非理想突围:福利企业环境重塑与价值回归——“万福”涂料企业反残疾污名的实践启示(黄熠、孟晨曦)
第二十七期 | 教育组织与政策
第二十八期 | 教育与学生发展
第二十九期 | 劳动研究的多重面孔
1
优秀毕业论文
教学科研实践基地
硕士生
博士生
毕业去向
科研与导师
社会学系本科生导师制
2016-08-31
社会学系“挑战杯”获奖历史记录
2024-06-02
本科生科研
2008-03-01